EN | 中文

 

曹舒怡,高原 (地下7年),2021. 炻器,釉料,氧化物,蝉蜕,22.86 x 53.34 x 5.08 cm ©曹舒怡,致谢否画廊

 

艺久弥新

2022年1月15日–3月13日

策展人:何雨,刘笑容

​​纽约—否画廊荣幸地宣布将于2022年1月15日至2022年3月13日举办展览《艺久弥新》。本次展览将会展出从二十世纪早期至当代的三十五件艺术作品。所选作品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艺术家如何不断探索工艺这一变化的概念。展览关注艺术家、手工艺人对过去和未来的愿景,以及他们的作品是如何从这些想象中诞生。

在远程工作、人工智能艺术和无人驾驶汽车浪潮的挟持下,我们逐渐靠近元宇宙。在此时,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用我们周围的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尽管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手工艺人都来自中国和日本,但是他们的作品回应的是全球性的辩论—关于工艺和纯艺两概念之间关系的争辩。当代的一些艺术家、手工艺人仍然将材料视为工艺的基础。他们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将个人或集体的记忆融入作品,这些作品值得像纯艺一样被人们探讨。深见陶治 (b. 1947) 选择了传统的青白磁(中文为青白瓷)作为他的媒介,并加入了高压泥浆浇铸技术。他在创作中融入了武士刀、波浪形和树叶等元素,追求色彩和形式的完美。对于杜蒙(b. 1986)来说,玻璃是一种可以承载人文关怀的材料。在她的《彼方,此地 II》 系列中,用玻璃铸造镀银的鸽子,头部以吹制玻璃承载的假珍珠代替,这些鸽子被放置在混凝土柱子上或直接坐在沙中。这些鸽子受她在大城市生活和创作的个人经历启发,展现了艺术家对当今社会现状的担忧,也充满了怀旧之情。

有些人相信工艺与纯艺在未来将无法区分,因为它们都能解释一些抽象概念,如我们面对的世界性危机和解决方案,甚至有些作品还有一定政治能量。伊部京子(b. 1941)使用日本传统手工纸和纸创作,呈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她的作品也回应了当今世界热议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因为和纸的回收为kankonshi(“纸的灵魂重获生机”)的传统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曹舒怡(b. 1990)将陶瓷、玻璃等传统手工技艺和生物艺术结合起来。她的艺术实践探索物体制造与知识生产的“炼金术”。她的《石头会说,你们都是零星的》系列通过陶瓷和玻璃模拟了各种地貌和动物表皮,同时还加入了昆虫标本、野花、石髓等天然材料,这系列作品让人不禁思考人类世纪是如何融入地球历史的。梁婉莹(b. 1989)以粘土为主要媒介,在她的雕塑和装置作品中,探索了复杂的情绪、误解、仪式和神秘等等话题。她试图邀请观众进入一个沉思的空间,在那里时间变慢,日常生活中的焦虑被搁置,一种归属感和静谧感缓慢呈现。她的《女人·容器》系列通过花卉和种子的形象嵌入了她对母亲的记忆以及她自己作为母亲的经历。这件作品还将工艺与女性主义的讨论联系起来。或许在未来,我们再也无法重新找到工艺与纯艺的区别。

与上述当代作品相比,上世纪的工艺作品似乎更注重外在形态,它们被认为是传统和非政治性的物品。尽管如此,上世纪艺术家、手工艺人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先驱。他们支持反现代的、手工制作的美学,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向被忽视的手工制作劳动。工艺美术运动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始于英国,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东亚。工艺美术运动让人们开始反抗流水线产物对物质现实的低俗化。在本次展览中,斋内一秀(b. 1910)的屏风、富尾宗美的竹藤花篮,以及无名日本艺术家的印笼、漆器盒、香台、花瓶、研盒,无不体现出艺术家对材料的热爱。手工艺不再只与劳动有关,而被赋予了更多精神性的东西。这组作品强调了自然元素,简洁的设计,也有手工艺人的隐于市。

从面向大众的民间艺术到与艺术似乎无异的以新技术或新材料为基础的工艺,本次展览探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家/手工艺人如何推动工艺美术向前发展。这些作品或许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在数字革命中,从快速退化的真实世界里找到美的新定义。

艺术家 

曹舒怡(b. 1990,中国广州)是一位驻纽约的艺术家。她在上海复旦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13年)及公共管理硕士学位(2018年),在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获得纯艺术硕士学位。 她的作品在美国和中国被广泛展出。最近的展览包括:重塑(今日美术馆,北京,2021); Cloud of Cloud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2021); 不准停电(明当代美术馆,上海,2021); 竹子作为方法(北京画廊周,2021);让我们再次聆听:第十三届A.I.R.双年展(A.I.R. 画廊,纽约,2019); MASS MoCA场域特定装置 (马萨诸塞州北亚当斯,2018)。她曾在多个国际奖项中获奖,包括王式廓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暨今日青年艺术家提名奖(北京,2021),新学院Tishman环境与设计中心研究资助(纽约,2021),Hyundai Blue Prize青年策展人奖入围(北京,2020);MASS MoCA社区外联奖(马萨诸塞州北亚当斯,2018)。

杜蒙(b.1986, 中国北京)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13年毕业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玻璃专业,目前工作和生活在北京。她的作品经常参加美国,中国,以及欧洲等地的国际展览并屡获奖项。近期展览包括:《寻找隐匿的天才:薇薇安・迈尔》,今日美术馆,北京,2021;《间》,特拉华当代美术馆,美国,2020;《杜蒙:烬》,否画廊,纽约,2019;《杜蒙:间》,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2018。杜蒙的作品被《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时尚COSMOPOLITAN》,《Vogue》,一条,艺术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等媒体广泛报道,并受邀参加一席演讲(2020)和ROG玻璃之光国际艺术项目演讲(2020)。2016年,她荣获金泽国际玻璃大赏荣誉奖(日本金泽)。2018年,她荣获第47届国际玻璃艺术大会新锐艺术家奖(意大利威尼斯)。她是迄今为止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年龄最小的艺术家。

辻北阳斋II(1909–1999,日本香川)是日本著名的莳绘漆器艺术家。1940年,于日本皇纪2600年庆典的特别展览中,辻北洋斋II首次在国家级展览中展出他的作品。战后,他对其家乡香川县的漆器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近期,他的作品在香川莳绘展,日本高松市,2020年)中再次被展出。

伊部京子(b. 1941,日本名古屋)凭借她的大型和纸(传统日本纸)装置,成为日本当代的领军艺术家。 伊部在 1960 年代首次使用日本传统手工纸。她现在是日本最资深的纸艺艺术家之一,她创作了可以填充大型建筑空间的特定场地装置和剧院布景,以及更多小型的折叠屏风,这些屏风是将最初用墨汁手写的古董文件染色和化成纸浆制成的。伊部被日本政府任命为文化交流特别顾问,曾在世界各地担任和纸的国际大使。 2011 年,她的个展《和纸故事:伊部恭子的纸艺》在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举行, 2016 年亚洲协会(纽约)呈现了“回收:和纸的故事”,这是一场围绕四个造纸故事的戏剧表演,其中伊部的作品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伊部的作品被世界各地许多不同的博物馆收藏,包括芝加哥艺术学院(芝加哥)、京都工业大学博物馆(京都)、洛杉矶县博物馆(洛杉矶)、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城)、奥尔堡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奥尔堡)和犹他州美术馆(盐湖城)等。

关川胜信(约19世纪,日本)出生于江户时代(1615-1868 年)。他常常在印笼(一种别于腰间存放药物的容器) 上先签上他的姓氏关川,再签上他的名字胜信,最后用一个精致的红漆罐型的标志把名字圈起,以表明他与17 世纪江户市主要的漆器生产中心梶川作坊的重要联系。

深见陶治 (b. 1947,日本京都)是日本最负盛名的陶瓷艺术家之一。目前,他生活和工作于日本京都。出生于一个制造瓷器餐具的京都家庭,深见陶治早年就接触了各种陶艺风格和制作方法,从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这使他在精湛技艺和对结构与饰面完美的专注追求上享誉全球。深见陶治选择用传统的青白瓷作为自己的创作媒介,并运用压力注浆法,把青白瓷的幽静、纯粹的气质融入到极简风格的大型雕塑作品之中。他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广泛的荣誉,包括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艺展的大奖和日本陶瓷协会的两项金奖。他的作品被中西众多方艺术机构收藏,其中包括大都会博物馆(纽约)、芝加哥艺术学院(芝加哥)、布鲁克林博物馆(纽约)、大英博物馆(伦敦)、国家陶瓷博物馆(法国塞夫尔)、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京都)、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波士顿美术馆(波士顿)以及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等。

梁婉莹(b. 1989,中国陕西省渭南)是一位以粘土为主要媒介,极具表现力的雕塑和装置艺术家。她于201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移居美国前,她曾在景德镇设立工作室,制作艺术作品和实用器皿。2016年,她前往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陶瓷艺术专业学习,并于2018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她目前在纽约州生活和工作。从2018年至今,她的作品已在美国、英国和中国广泛展出。她最近的展览包括:德化白瓷——当代(苏格兰美术馆,爱丁堡,2020年);国际工艺设计展(萨默塞特宫,伦敦,2020年);德化白瓷:对话进行时(V&A博物馆,伦敦,2019-2020年);当代亚洲陶瓷交流展(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馆,中国杭州,2019年)。

林延(b. 1961,中国北京)出生于中国北京,自幼受家庭的艺术熏陶,外祖父庞薰琹与外祖母丘堤是中国二十世纪早期现代艺术及設計的先驱人物,父母林岗、庞壔,50年代分别留学苏联和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之后任教并于80年代开创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推动了现当代艺术发展。身为现代艺术家庭的第三代,林延发展出自身独立的艺术语言。1980年林延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绘画材料研究室深造,1993年后主要生活和工作在纽约。林延以手工宣纸作为媒材和黑白两色,创造出具有重量感、层次感,建筑特征的装置和绘画性的雕塑,拓展了艺术语言及审美范畴。林延在许多重要国际机构举办过个展或群展,包括美国华人博物馆(纽约),民生美术馆(北京),浙江美术馆(杭州),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北京),德国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等。作品被德意志银行艺术收藏(纽约),白兔美术馆(悉尼),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龙美术馆(上海),厐薰琹美术馆(常熟),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等公共机构收藏。

斋内一秀(b. 1910,日本名古屋)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东京。他师从山元春挙(1872-1933)、山口华阳(1899-1984)学习绘画,并精通丸山四条派绘画。 1936年他首次入选文展(日本美术展),此后连续在帝展(第四、五届)、日展(1941、1942、1946、1946、1948、1949、1950)等多个美术展览中获奖 。他也举办了很多个人画展,成为当时京都艺术界的领军艺术家之一。

荒井草雨(1890–1967,日本茨城县)曾就读于京都一所私立学院,也是横山大观的弟子,在这幅被云层包裹的后退山脉的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影响。 1937 年 9 月他成为脱离明朗美术连盟(成立于 1934 年),成为组建新国画协会的八位艺术家之一。

策展人

刘笑容 (b. 1995, 中国杭州)是一名自由撰稿人,策展人,同时也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2021-2022年的石桥学者。本科毕业于卫斯理学院艺术史专业,硕士毕业于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系。曾策划否画廊的首次线上展览《茶汇文人》,带领团队完成Cafe China x Anne Muntges项目,参与协助了古根海姆美术馆的《Art and China after 1989》展览,以及耶鲁大学雅礼协会2018年的《Icons of New China》摄影展。作为自由撰稿人,刘笑容曾为《ArtInfo》供稿,也曾担任第一届美术馆2050研讨会学术论文集的中文编辑。

何雨(b. 1986,中国成都)是一位策展人,自由撰稿人,和帽子设计师,现生活和工作在纽约。何雨在佩斯画廊担任学术和档案部的项目经理,并于2013年创立了否画廊,一间位于纽约的公寓画廊和创意实验室。否画廊由于令人瞩目的活跃的另类展览空间和不同于主流商业画廊的运营模式受到海内外媒体,专业领域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对社区的突出贡献,何雨荣获美国国会议员特别证书(2018年),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2016年)。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何雨发起了Art in Touch非盈利计划,联合艺术世界的力量为前线医务人员、弱势群体、遇难家庭等提供物资支持和心灵安慰,荣获纽约州特别证书(2020年,纽约)。作为自由撰稿人,何雨为《艺术新闻/中文版》、《艺术中国》、《世界遗产地理》、《悦游》、《Lens》、《嘉人》等媒体供稿。

否画廊是一个位于纽约的新型有机艺术社区,坐落在一栋始建于1905年的褐石建筑复式公寓中。否画廊相信艺术是一种整体生活方式,并致力于推广和展示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家和创意项目。我们认为当代艺术界应该推荐综合的、可持续、具有精神性的实践项目,并探讨当今社会面临的关键问题。否画廊是对现有商业画廊单一运营模式的抵抗,是探寻自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栖息地。

媒体联络征询pr@fougallery.com

作品收藏征询info@fougallery.com